每经记者 陈星/每经编辑 张海妮 以“聚海外归国之才而共创新药”为使命,创立新药研发企业海创药业的陈元伟,正在等待自己创制的第一个新药——HC-1119(氘恩扎鲁胺)迈入商业化。1979年,陈元伟进入四川大学化学系学习,川大的求学经历成为他走上新药研发道路的基础。研究生导师在海外寻药的经历,让他更加明确了创制满足临床需求的新药的初心。 作为四川大学化学系79级校友、海创药业董事长,陈元伟也将参加10月27日至29日在成都举行的四川大学校友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大会。此次大会以“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”为主题,旨在推动国内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,促进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。在大会举行之前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对陈元伟进行了专访,听他分享了在川大的求学经历、感悟与收获,以及他在创新药研发方面的经验与看法。 海创之名,源于聚海外归国之才而共创新药。2013年,毕业于瑞士洛桑大学、在艾伯维和拜耳制药两家跨国药企从事药物研发工作近20年的陈元伟回国创立了海创药业。凭借其新药研发的核心技术优势及成果,海创药业已成功登陆科创板。眼下,海创药业正在等待重磅产品第二代雄激素受体拮抗剂——HC-1119的获批上市,获批后其将正式迈入商业化阶段。
海创药业是一家基于氘代和PROTAC等技术平台,专注癌症和代谢疾病等重大治疗领域的全球化创新药物企业,以“创良药·济天下”为使命,以为患者提供安全、有效、可负担的药物为重点,致力于研发和生产满足重大临床需求、具有全球权益的创新药物。2022年4月12日,海创药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,股票代码:688302。海创药业拥有一支国际化管理团队,具备丰富的药物研究及开发经验,核心成员多来自世界500强知名药企,其中包括***人才专家2位及多位省级人才专家。公司持续创新,现已自主建立“PROTAC靶向蛋白降解技术平台、氘代药物研发平台”等4大核心技术平台,已申请PCT和中国发明专利200余项,获得中国、美国、日本、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专利授权60余项,现承担2项国家“重大新药创制”科技重大专项和多个省市级科研项目。公司现有10项在研产品,其中,德恩鲁胺(HC-1119)正在中国和全球开展两项用于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III期临床试验;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/痛风的HP501已完成临床II期试验;对消化道肿瘤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的HP558已在欧洲完成临床I期试验,II期临床试验申请已经获NMPA批准;作用于AR的口服PROTAC药物HP518正在澳大利亚开展I期临床试验。未来,公司将依托核心技术平台,在肿瘤、代谢性疾病领域纵深布局,以全球***技术交叉融合为契机,持续创新探索,不断丰富公司产品结构,积极提升核心竞争力,打造“研、产、销”一体的、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领先制药企业。
招聘范围主要集中在成都、北京、武汉,主要招聘经验要求为5-10年,学历要求为本科的岗位。
公司参与招标1次,公司参与中标1次,中标金额为45.00(万元),最近项目为:(四川)海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创药业研发生产基地工程、挂牌会结果一览表(2021年12月03日到2021年12月17日)。